广州华鑫
2025年10月29是第20个“世界卒中日”,主题为“尽早识别,立刻就医”,强化“时间就是生命”的科学共识。10月27日,中山三院天河院区神经内科联合岭南、粤东、肇庆三院区举办了大型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,就强化症状识别、强调紧急就医观念、普及全流程科学防治等相关内容开展,提升公众对卒中的认知与防控意识,让更多患者因“尽早识别,立刻就医”而获得生命与健康的希望。活动现场还免费为广大居民测量血压、测血糖、发放健康教育宣传页。

义诊现场

中山三院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
什么是卒中?
卒中,俗称“中风”,是大脑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导致的急性疾病,每年秋冬时节,急诊的卒中病人明显变多。卒中发生时,大脑血液供应中断,脑细胞因缺氧而迅速死亡。因此“时间就是大脑”,及时识别和救治至关重要。
卒中科普1
如果把大脑比作持续浇灌的“庄稼地”,脑血管则是输送水源的“管道”。卒中就是这套供水系统发生的严重故障。缺血性卒中即大脑的“管道堵塞”,这是最常见的类型,约占所有卒中的85%。“输水管道”内的水垢、淤泥(即血凝块或动脉斑块)脱落,随水流前进,最终卡在狭窄处造成彻底堵塞。下游的“庄稼地”(脑组织)因此断水,娇嫩的“秧苗”(脑细胞)在断氧断粮数分钟后便会开始枯萎、死亡。
出血性卒中则是大脑的“管道爆裂”。这种类型虽较少见,但更为凶险。因管道老化、脆弱或内部水压过高(如高血压),导致某处突然“爆裂”漏水。破裂处后方区域仍然断水,“秧苗”枯死;同时涌出的“水流”(血液)淹没周围庄稼,形成“水洼”(血肿),直接压迫和破坏邻近的“秧苗”与土地结构。
另外,还须警惕的“小中风”,也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(TIA)。此种情况症状与缺血性卒中几乎相同,但堵塞是暂时的,血流可自行恢复,症状通常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失。然而,这绝非小事,而是一次明确的预警信号,提示脑血管已存在严重问题,未来发生永久性卒中的风险极高,必须立即就医干预。
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?广州华鑫
随着年龄增长,血管会自然老化,卒中风险也随之增加,尤其是在45岁以后。另外,如果有卒中家族史,个人的患病风险也会相应增高。除了以上两种不可改变的因素之外,导致卒中的“头号推手”是“三高”,即高血压、高血糖 (糖尿病)、高血脂。73%的卒中与高血压相关,是首要危险因素。糖尿病是卒中的另一个主要推手,可使卒中风险增加2至4倍。而血脂异常,特别是“坏胆固醇”(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)水平过高,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关键环节。
其他重要的“危险分子”还包括心房颤动(房颤)等心脏病和吸烟、过量饮酒、缺乏运动、不合理膳食、肥胖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如何快速识别卒中?
中山三院天河院区神经内科提醒,可用“卒中120”口诀——“1”是看1张脸:请对方“笑一笑”。观察他的脸部是否对称,有没有出现一侧口角歪斜的情况。“2”指查2只胳膊:请对方“将双臂平举”。观察他的一只胳膊是否会无力地下垂。“0”(聆)即听语言:请对方说一句简单的话,听听他的言语是否清晰、表达是否困难。
科普
另外也可以通过“BE FAST”口诀进行早期识别。“B”指“Balance”,观察是否出现难平衡,也就是突然行走困难、头晕;“E”指“Eyes”,判断是否突然视觉模糊或丧失;“F”指“Face”,观察会否出现面部不对称、口眼歪斜;“A”指“Arms”,判断是否手臂单侧无力或麻木;“S”指“Speed”,是否出现语言含糊不清;“T”指“Time”,如果出现症状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120!切勿自行驾车送医,救护车可直达卒中中心。准确记录症状出现时间,关乎溶栓治疗决策。
其他警示信号包括视力问题,突然出现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、发黑,或者视物重影;行走困难,突然走路不稳、跌跌撞撞,或者感到头晕、失去平衡和协调能力;剧烈头痛,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剧烈头痛,可能伴有呕吐、意识改变;感觉异常,突然出现身体一侧的面部、手臂或腿部麻木。
防患于未然:打好卒中“保卫战”
预防卒中从健康生活方式开始。
首先是合理膳食。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。多采用蒸、煮、炖、凉拌等低油烹饪方式。多蔬果、多全谷。
其次是适量运动。每周运动天数大于5天,每次进行大于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快走(如12分钟走完1公里)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、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选择。
第三是戒烟限酒。戒烟能显著降低卒中风险。男性酒精摄入≤25-30克/日,女性减半。
第四是心理平衡。要保持情绪稳定,充足睡眠。
对于已经诊断出“三高”、房颤等慢性病的患者,仅靠改善生活方式是不够的,必须在医生指导下,建立起第二道更为坚固的防线。
● 控制血压: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,并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。
● 管理血糖: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,并结合饮食控制、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。
● 调节血脂:如果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后血脂仍不达标,应遵医嘱服用降脂药物。
● 定期体检:坚持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,实现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。
《南方》杂志全媒体记者、南方+记者丨李晓霞
【通讯员】周晋安 甄晓洲
【本文责编】刘树强 莫群
【频道编辑】周丽娜 温柔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叶石界 刘树强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
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