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北岭山脚一隅,一处工地建设如火如荼。由中建六局承建的肇庆学院二期项目,一栋教学楼主体结构即将封顶。“年底前这几栋大楼将全部封顶,明年就能看到一片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办公楼群了。”瓦工张师傅期待着项目整体完工的那一天。张师傅是本地人,看着即将建成的大楼,憧憬着孩子们在这里读书的场景。
项目部上的山洪较量
细数今年建设路上的重重挑战与不易,项目经理王荣俊心中百感交集,过往的艰辛与坚持都化作了此刻的万千感慨。
七八月的肇庆,阴雨绵绵。自今年入暑以来,“韦帕”“蝴蝶”“桦加沙”三场台风轮番而至,连续的暴雨引发了一场百年一遇的山洪,无情地冲刷了项目施工现场。如今,洪水虽退,山脊上冲刷的痕迹却格外醒目,仿佛在时刻警醒着山脚下的人们。

一天傍晚,天空乌云压境,雷电撕破天际,随之,暴雨倾盆而下。一旁的北岭山似乎经受不住连续的降雨,山体多处点位相继出现滑坡,形成几股洪流,巨大的山洪咆哮着冲向山下的项目建设区。“当时是晚上7点半左右,我们发现山洪冲到了项目里面,项目地势低洼,与旁边的马路有七八米的落差,不到一分钟,洪水就没过了脚背。我意识到,这次是山洪暴发了,丝毫不敢犹豫,赶忙喊大家紧急撤离。”项目经理王荣俊考虑到项目上340多名工作人员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——撤离现场。与此同时,学校也紧急驰援为项目协调了学校的招待所作为临时安置点。
突发事件发生后,仅用10多分钟就把人员转移到项目部北侧停车场的高点。但清点人数时,才发现少了厨房的老陈。“当时山洪已冲毁项目围墙,现场积水没过膝盖,一片狼藉。”参与转移工作的小张还记得当时混乱的场景。
王荣俊当机立断,组织工友转移至临时安置点,项目管理人员分成三组回去找人。随即,三组人员驾驶三台推土机逆流而上,驶进了洪流区。最后,在生活区背处的树上找到了老陈。
原来,老陈收到项目紧急转移通知后,准备把车开到项目旁边的高地,没想到洪水来得太急,连人带车被冲到了下游。那晚的山洪持续很久,汹涌的洪水让人胆寒,但是项目上的关怀场景却让人很暖。
逆行中显企业担当

今年6月,台风“蝴蝶”席卷广东肇庆,怀集县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,主要交通中断,临街商铺受损,近20万群众受灾。
危急时刻,项目迅速出击驰援。一支由10名管理人员和40余名工人组成的突击队集结完毕,2台推土机、2台挖掘机、2辆渣土车以及大量抢险工具准备就绪。
“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!”安全员齐世博说,突击队每天清晨五点半出发,傍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。在积水最深的老城区,队员们蹚着齐腰的污水,清理上游冲下来的断树残枝和杂物垃圾,确保街巷排水畅通。“早一分钟疏通街道,群众就少一分危险。”作业组长黄炼连续工作了15个小时,双手磨出两个血泡。
在上郭社区,便利店老板李阿姨对那天的场景记忆犹新。“洪水来得太快,我根本来不及转移货物,是他们用挖掘机运来石条,帮我挡住了店门。”
经过三天奋战,突击队共清理十余条街巷、转运垃圾20余车,修复受损道路6公里。
9月,超强台风“桦加沙”直扑广东,有了前两次灾害的经验,项目迅速反应,提前将300余名工友转移至安置点。项目青年团队连夜布置床位、调配物资,还为妇女和孩子准备了专用隔挡休息区。
“热水、热饭,还有姜汤,没想到在台风天还能这么暖心!”工友李大哥端着热腾腾的饭菜感慨。
台风刚一减弱,青年突击队立即奔赴肇庆市端州区北岭二路,投入清障工作。队员们连续作战10小时,清理倒伏树木50余处,疏通排水沟渠2公里,为恢复城市交通赢得了宝贵时间。“建设一方,就要服务一方!”王荣俊感慨道。

项目团队收到来自肇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感谢表扬信,在怀集县政府的感谢信中描绘道:“在危难时刻,中建六局挺身而出,展现了央企的担当与温度。”
抓重点抢工期
历经几次灾害,项目的工期已经严重滞后,但“开学”目标似乎是一道“紧箍咒”,一刻也不能放松。“要建就建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工程!”王荣俊立誓要带领团队突破时间限制,向专业要质量,同恶劣天气抢时间,全力打造一个业主满意、人民需要的优质工程。

项目团队引入“BIM+智慧化”技术,精益管理,一次成优,科学优化施工环节,例如改良砖块尺寸工艺。即采用蒸压加气块,不仅提升了砌筑效率、节约工时,还能增强墙体整体稳定性。
同时,为确保质量合规,团队对关键工序作业全数岗前交底,加强过程管控,设置关键工序停歇点,真正把高质量建造贯彻到工程建设的末梢环节。
中建六局的建设者们,用实践证明,真正的速度,不仅源于技术与管理的创新,更源于对责任的坚守、对质量的执着、对人民的深情。
【供稿单位】中建六局
【频道编辑】李晓霞 温柔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叶石界 刘树强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
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